服务咨询热线
400-8393-288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法定节假日休息
机器翻译在如今的翻译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机器翻译能取代人工翻译吗?笔者认为:虽然机器翻译有着高速、低成本的优势,在商务领域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但是在影视翻译方面,还是要专业的译员进行翻译才能做出好的译文。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被称为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源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自然目标语言的过程,一般是指自然语言之间的句子和全文的翻译。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个分支,与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和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翻译在翻译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也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以至于有些译者不免会产生隐忧:伴随着机器翻译的飞速发展,笔译工作者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失业的局面。本文就此类问题的延伸话题“机译与人译的优劣”进行分析。
一. 机器翻译目前的优势
机器翻译的发展是如此地迅速,说明在翻译领域有供其生存的土壤。更说明,它比人译在某些方面拥有着更大的优势。
1. 能够高速处理原文中庞杂的信息
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加急件。如一个几千字的稿子,却只有半个自然日的时间来处理。这种工作难度,对于一个没有娴熟技巧和丰富经验的人工翻译工作者来说,是无法很好适应的。再如在翻译产品介绍或宣传册当中,会遇到一些用词,这些词汇在词典中是无法查到的。这有可能是原作者出于宣传需要而新组合的一种说法。通常,译者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公司能提供一些帮助,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资料,如做一个语料库,那么译者借助该语料库和流行的翻译软件,加之必要的翻译技巧和知识储备,就有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同样质量的译文。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时至今日,机器翻译的资料库还在不断的扩充中。随着翻译内容的种类日益繁多,不断扩充的资料库可以为有限的人脑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并且,由于机器的译文一般都是稳定不变的,这种翻译方式在固定套路的文稿中,能更好地保证译文不会被非该领域的专业译者曲解而变成废稿。机器翻译能增加译稿的质量。
2. 机器翻译可以弥补人工翻译的不足
很多人都认为手捧一本字典,就可以顺畅地使用外语,或刚刚从外语类专业毕业,就可直接从事翻译工作。既没有从事翻译行业必要的知识储备,也没有严谨的翻译态度。这就造成了翻译行业译制人员良莠不齐的现状。不管是知识技巧上,还是工作态度上,目前,翻译领域还是缺乏尖端译制人才的。
在商业背景下,译制工作越来越追求速度。抱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蹰”态度的译者越来越少。一本文学作品的翻译为求速度,会分给若干的译者来做,这么做,翻译速度的明显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前后衔接不通顺以及理解上的差异等情况。如“Amelia”这个简单的英文女名,分派给不同的译者翻译,有的译者译成“艾米利亚”,有的则译成“爱米莉亚”。从“信”的角度说,两个都采用音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故而两个名称都符合标准。但是,对于目的语受众(这里指中文读者)来说,可能会产生疑问:后者与前者是同一个人?还是后者是另外一个人。我们知道,在人名中,同一个音,不同的字形,完全可以将其看作是另外一个人的。如果将该名称广泛适用的译本录入记忆库,就可以避免译文前后不统一问题,且读者也不会产生这种疑惑。
机器翻译的另一大优势是高速低成本。将一份文稿导入翻译软件或在线翻译系统中,就能很快免费地获得一份译文。如对于网页的翻译来说,如果要求不高,在网络上也可找到其源语文件。那么,机器翻译相较于人工翻译来说,优势就非常明显,即高速又低成本。这对于许多公司商业信函方面的翻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二. 机器翻译的不足
“如今,机器翻译技术种类繁多。有人们大量使用的、免费的在线翻译系统,如谷歌翻译;有低成本的、便携式手机应用,如苹果iTranslate;也有比较昂贵的、可定制的专业软件程序包,如SDL的Trados Studio。”
机器翻译看起来如此强大,是否适用于所有领域呢?笔者认为,机器翻译也有其明显的缺点。某些文体就并不适用。
笔者接下来就众多文体中体现最为明显的影视作品翻译进行分析。
1. 机器翻译的局限性
在文学翻译中,影视翻译是一个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分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影视作品被中国引进,这些作品译者所翻译的文字除了要符合原文之外,还要兼顾影视作品自身的特点。因为影视翻译的文字需要在瞬间呈献给观众,同时还会受到屏幕空间的限制。机器翻译是无法保障其译文符合演员说这句话的时长和屏幕所给出的空间大小的。所以,机译是无法满足影视翻译中即时性和空间性要求的。
另外,影视翻译要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台词单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传递台词所承载的庞大文化背景信息。不同的影视作品,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从而体现出不同的风土人情。如“How do I know?”这句话,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可能会这样说“我怎么知道?”而一个没有文化的醉鬼可能会这样说“鬼才知道?”。机器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我怎么知道?”它无法在译文中体现出人物的状态、情绪或者所受的教育程度。
我们知道,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会有不同的效果。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译者在做翻译时,一定要将角色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双语功底、熟知两国文化等基本素质的译者揣摩人物性格,根据前后情节做出正确的判断,再选择恰当的词汇进行翻译。这一点机器翻译目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机器无法辨别人物的性格,只能从字面来进行翻译。源语言虽然看起来一样,但是由于上述诸多原因,要想完整地传递源语言承载的信息,还要对译文进行人工处理。
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耐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用最自然和贴切的语言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在意思上,其次是在风格上。在影视翻译中,机器翻译会将这些词群连接成一句结构混乱的语句。这种句子,基本无法达到顺畅阅读或流畅观看的效果。因为它基本不符合语法习惯。也就是说,机器翻译的译文在意思上都很差强人意,更不必提达到风格上的一致。这样势必会割裂剧情,难以达到让广大观众流畅观影的效果,从观众观影的感受来看,这是不可取的。
2. 机器翻译缺乏功能对等性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来为作品增色,影视作品也不例外,如押韵、双关、话外音等技巧。原话中押韵的地方,那么对应的译文也应在文字的选取上注意押韵。要做到对等的双关,需要译者有相当扎实的双语功底。话外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话里有话。如果只按照字面意思翻,可能对于目的语观众来说,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影视作品往往带有商业性质,它的受众就一定要尽量广泛。这就要求作品的译文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机器翻译只能从字面进行翻译,无法将复杂的语言简易化。译者在翻译时就可以做到这点,但是要把握好度,既要做到“归化”,让目的语观众能容易地获得相同的观影感受,又保留必要的“异化”,让目的语观众在能看懂影片的前提下,也能领略到异国风情。
上乘的影视翻译作品,对译者的水平要求非常高,不光是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译者的个人阅历以及对作品的领悟力。在这点上,机器翻译基本上起不到任何作用。机器翻译最大的弊端在于它是无自主感情的。如果把影视作品全部交给机器去翻译,它将无法把影视作品中所涵盖的所有信息都传递给目的语观众,那么我们将获得的是一部缺乏感情的作品。
“功能对等指要求译文应使译制片观众所作出的反应与原影视作品观众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如喜剧翻译。喜剧需要达到令观众捧腹的效果。如果将喜剧译得平淡无味,那么就会出现源语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而目的语观众却无法获得同等的感受并且不知所云的状况。由此观之,机器翻译是达不到功能对等的要求的。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器翻译的优势是:高速、不断扩充的资料库和低成本。而且在未来,还会有更多团队和专业人士加入开发翻译软件的进程中。所以,机器翻译会占有其一席之地,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机器翻译的文本无法完全适用于所有文体当中。而且目前也无法在其适用的文体中,达到通过软件的运行录入复杂文本,就立刻就能得到高水平译文的程度。也就是说,机器翻译的译文必须要经过人工识别和审校才能正式地投入使用。所以,想要得到高水准的译文,必须要经过译员的认真审稿,结合自身的文字功底和阅历以及鉴赏水平,才能翻译出上乘的佳作。机器翻译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快速解决原文中较简单的表达和固定文本的翻译。若原文中所带的个性因素太多,则必须要将文本转为人工翻译来进行。所以,机器翻译在这个层面来说,远不及人工翻译。若将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既能节省翻译的时间,又能做出高标准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