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咨询热线
400-8393-288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法定节假日休息
翻译传播研究,正在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聚合现象。它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跨学科研究的新表征,是接近翻译的新路径。它以“问题”为单位,汇聚各个学科的力量,来解决因翻译引发的各种问题、触发的各种现象,正在引起学界的新思考。
翻译传播研究有别于翻译传播学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翻译传播研究重点关注翻译的传播现象和问题,并探寻译本的传播规律。它有别于其他翻译研究,比如译介学,同时又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研究呈并列关系,互相补充,共同构成翻译研究的科学图谱。各类翻译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各有各的重点关注对象。译介学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研究,关注的是翻译文学中创造性叛逆现象和规律;而翻译传播研究则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待的,更多关注知识在社会场域或不同语言文化系统之间的转移、准入、流传、接受与变异等内容,它又有别于翻译传播学。
苏珊·巴斯奈特就曾指出,“我相信比较文学或者翻译研究就本身的资格而言并不是学科,它们只是走近文学的方法。试图争论这些庞大而松散的研究领域是否是不同寻常的学科是毫无意义的,这是因为它们非常多样化,而且是由语言学、文学、历史、政治、电影、戏剧等其他学科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中派生出来的。比如,记忆研究——另一个庞大的领域——是否是一门学科,而我还是要回答说不是,因为记忆研究也是依靠艺术、社会科学和医药科学一系列既有学科而来的”。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比如认同研究、伦理研究、伤痕研究等。
翻译传播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传播为重点,借助其他学科方法、视角和进路,剖析翻译的各种传播问题和现象。比如,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度研究,就要借助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另外,它重点关注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失真、走形、变味的原因,即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问题。此处提出的知识传播概念,并不是说它不涉及信息的传播内容,主要是出于对连续性或整体性文本的考量,比如学术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政治文献类文本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其狭义化,称其为文本类翻译传播学。这样区别,最主要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淆和误解;同时,希望将之前提出的“翻译传播学”这一概念进行微调,以更精确地描述和关注翻译的传播现象和问题。那么,它们二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翻译传播研究将翻译传播学精细化 科学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某一类特殊现象进行界定,从概念限定出发,建构可行的理论,依托可靠的研究进路,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索,并得出规律性的总结,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晰的学理图谱或图景,为知识生产、创新和共享提供智慧支持。“翻译传播研究”这一概念,正是通过多种丰富的实践和案例的观察才谨慎地提出来的,是“翻译传播学” 的精细化表现。
国内外对“翻译传播学”理论的建构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和具有说服力的学科体系。我们要建立“翻译传播学”,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翻译学本质上是一门边界广阔的开放型学科,为我们理解和阐释“翻译传播学”提供了可能性;二是翻译与传播互为一体。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译者作为翻译传播中信息的传、受者,在翻译中担任的主要任务除了还原、重构和建构文本的意义之外,还肩负着传播文本知识的重任。知识在源语文本、译者、目的语文本、读者之间的交互流动,说明了翻译与传播之间具有内在联系。